动物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质量工程

科技赋能林下养殖 志愿助力乡村振兴——动科学院科技服务队开展林下养殖技术服务与鸡苗发放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作者:动物科学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4月16日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凉山特色畜禽健康养殖科技志愿服务队在负责人刘欣悦及团队成员朱奕轩、张雅淇、李明桂、姚惠乔、黄信世的协同下由西昌学院发展规划处侯拉坡老师带队前往凉山州西昌市德源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和西昌市阿七镇白塔村开展鸡苗发放、土鸡养殖技术调研及科普培训等服务助力地方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西昌市德源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广阔枇杷林资源,构建了生态循环的林下养殖模式。基地创新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草粉、秸秆等高木质纤维原料进行发酵软化处理,转化为土鸡所需的优质纤维来源。培育黑水虻幼虫作为新型饲料蛋白来源,黑水虻蛋白含量60%70%,油脂含量约为33%,营养丰富,是一种优秀的昆虫蛋白。这种科学养殖方式不仅提升了鸡的品质,更可降本增效,带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使“生态土鸡”品牌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图1 服务队成员合影        图2 养殖户介绍预防呼吸道疾病方法

  服务队来到枇杷林生态土鸡养殖区,与农户和技术专家就养殖模式、饲喂技术等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鸡舍建设、疾病防控等关键养殖技术。经考察,同学们了解到,新引进鸡群首先需要进行抗应激药物的投喂,可有效预防“水土不服”引起的80%的鸡病。在后续养殖中,通过环境调控配合科学用药,鸡群存活率可稳定保持在95%以上。土鸡养殖的难度在于肠道寄生虫如球虫和蛔虫的感染,而农场采用了多种驱虫药轮流使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针对西昌夏季高温的气候特点,农场还采用了补充维生素的方法增加土鸡的体质,有效防止中暑。这种精细化养殖模式为农户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活鸡售价根据日龄和品质差异可达每斤22元以上,加工后产品最低售价每斤32元,其中老母鸡更具溢价优势。基于"生态养殖、无药物残留"的品质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农场预计今年内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5万只左右。

   

          图3 农场专家介绍土鸡饲喂方式      图4 农场负责人与团队成员探讨土鸡品质

  随后服务队来到白塔村为村民发放优质岩鹰鸡苗,每户20只,合理搭配12只公鸡和8只母鸡。团队成员系统讲解了饲养技术要点,强调饲料应采用七成精料和三成青料的科学配比,精料包含玉米、炒熟大豆等多种原料,青料则选用红薯、南瓜等时令作物。同时还介绍了"早少晚饱"饲喂原则,以及饮水管理、雏鸡保温以及放养密度等关键技术。

    

  图5 团队成员向村民讲解雏鸡饲养方法 图6 团队成员为村民发放鸡苗

  此次活动既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又为农户带来了切实的技术支持。展望未来,动科学院“凉山特色畜禽健康养殖科技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化科技助农工作,推动地方养殖产业升级,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文:李明桂、姚惠乔

  图:姚惠乔、李明桂、张雅淇、黄信世

一审一校:王思芦

  二审二校:黄志秋

  三审三校:孙德刚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

联系电话:0834-2580034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dwkx@xcc.edu.cn

Baidu
map